在网络安全服务战场重构认知坐标


一、《定位》的核心启示——心智战争的底层逻辑

里斯与特劳特的《定位》撕开了商业竞争的表象,直指本质:用户心智是终极战场。书中三大定律对网络安全服务具有颠覆性启示:

  1. 心智的有限性:客户大脑如同拥挤的货架,每个品类只能容纳1-2个品牌(如等保测评领域,客户往往只记得“最权威的”或“最懂行业的”)。

  2. 第一性法则:第一个定义品类的品牌将占据70%的认知红利(如“零信任架构”的首倡者即便技术非最优,仍能主导市场话语权)。

  3. 信息简化暴力:客户用“标签”而非“逻辑”理解世界(如“数据合规医生”比“全栈网络安全服务商”更具穿透力)。



二、网络安全服务的认知困境

1. 服务无形化的天然劣势

网络安全服务本质是“看不见的军火库”——客户无法像评估防火墙设备般直观感知渗透测试或商密评估的价值。某次等保测评招标中,客户坦言:“你们和竞品的方案书像双胞胎,我只能比价格。”


2. 同质化竞争的死亡螺旋

行业陷入“技术参数内卷”:各家标书堆砌相同的资质证书、检测工具清单,导致客户将服务等同于“合规盖章工具”。Gartner报告显示,73%的网络安全服务采购决策最终由“关系”或“价格”驱动,而非技术差异。


3. 决策链的多层认知断层

  • 技术层关注漏洞检出率,却难以量化业务风险;

  • 管理层需要合规免责证据,但不懂攻防原理;

  • 决策层寻求战略价值,却被技术术语劝退。
    这种认知割裂让销售沦为“翻译官”,而非“价值缔造者”。



三、定位理论对销售的战略重构

1. 从“功能兜售”到“认知殖民”

  • 品类定义权争夺:拒绝陷入“等保测评服务商”红海,转而定义新品类——如“数字合规战略护航人”或“业务连续性安全医师”。

  • 价值标签提炼:将渗透测试转化为“数字资产压力测试”,代码审计升维为“软件供应链疫苗”,让技术优势长出商业语言的外壳。


2. 信任状的认知经济学

  • 资质证书是门票,场景化信任状才是核弹

    • 技术层:用“某政务云攻防演练热力图”替代千篇一律的检测报告;

    • 管理层:开发“合规投入-监管罚款”动态模型,量化风控ROI;

    • 决策层:输出《数字化转型安全成熟度指数》,将服务绑定战略目标。


3. 决策链的认知穿透术

  • 技术层:用“漏洞武器化指数”替代检出率数字,让工程师看懂业务威胁;

  • 管理层:将等保测评结果转化为“董事会风险简报”,用红黄绿灯标注监管处罚概率;

  • 决策层:构建“网络安全信用评级”体系,让服务价值对标企业ESG指标。


4. 信息简化的认知暴力

  • 拒绝技术呓语:用“数字健康体检”“安全免疫系统”等隐喻替代专业术语;

  • 视觉暴力法则:将238项等保条款转化为“企业安全心电图”,用波动曲线激活客户危机感;

  • 认知钩子设计:在首次接触时抛出“您更担心监管罚单,还是生产线因漏洞停摆?”——用选择式提问重构客户决策框架。



四、定位思维的升维价值

  1. 价格战免疫:当客户认知从“买服务”转向“购保险”,价格敏感度自然瓦解;

  2. 决策效率革命:用精准认知标签替代冗长的技术宣讲,缩短销售周期;

  3. 护城河构建:在客户心智中植入“唯一性”认知,抵御全国性机构的降维打击。



结语:在客户大脑中修筑要塞

《定位》给予网络安全服务销售者的终极武器,是跳出“技术更好”的无效内卷,转向“认知不同”的降维打击。当客户谈起“等保测评”就条件反射般想到“网络安全体检”,当董事会将“安全信用评级”纳入战略考核——这场心智争夺战的胜利者,早已在客户大脑皮层沟壑中筑起了不可替代的认知要塞。未来的销售王者,必是认知地图的测绘者与心智坐标的播种人。


  • 苏说安全两周年记 | 感恩每一份照亮前路的星光

  • 2025春节网络安全警报

  • 网络安全不是一场漏洞游戏

  • DeepSeek横空出世惊爆AI大模型

  • 新年好 | 洞察2025年网络安全产业趋势

  • 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

  • 盘点2024数据要素领域重要事件及政策

  • 特朗普上台,美国安全领域“大地震”

  • 2024中国信创产业研究报告

  • 盘点商用密码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查看原文

为您推荐